节气探秘、诗词互动、情景体验……“对话孔子”——“尼山话秋韵 夫子咏立秋”秋日经典读书会举办
齐鲁网·闪电新闻8月8日讯暑已退,秋已至。近日,泰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“对话孔子”——“尼山话秋韵,夫子咏立秋”秋日经典读书会。活动通过节气探秘、诗词互动、情景体验等环节,引领孩子们探寻立秋习俗,品味秋日诗韵,走近孔子的故事,延续对经典文化的探索热忱。
齐鲁网·闪电新闻8月8日讯暑已退,秋已至。近日,泰安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“对话孔子”——“尼山话秋韵,夫子咏立秋”秋日经典读书会。活动通过节气探秘、诗词互动、情景体验等环节,引领孩子们探寻立秋习俗,品味秋日诗韵,走近孔子的故事,延续对经典文化的探索热忱。
山东曲阜,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故里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今晚20:30,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《中华书院》第六章,将来到孔子故里,打卡尼山书院,走进尼山圣境,拜谒曲阜孔庙,探讨儒家文化的渊源,感受千年文脉的跳动
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故里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今天20:30,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《中华书院》第六章,将来到孔子故里,打卡尼山书院,走进尼山圣境,拜谒曲阜孔庙,探讨儒家文化的渊源,感受千年文脉的跳动。
近日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“瑶韵绵绵”实践团深入广东省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,响应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号召,开展了为期一周的“非遗进校园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鲁襄公二十二年的夏天,曲阜东南的尼山脚下总飘着奇异的云气。白日里看是淡淡的紫,到了月夜就漫成一片金雾,连溪边的石头都透着暖光。有经验的老人说,这是"文星贯斗"的兆头,只是没人料到,这祥瑞会落在颜家那位久不生育的媳妇身上。
2500 多年前,当孔子被围困在匡地,生命垂危之际,他没有祈求上天保佑,也没有抱怨命运不公。他反而说了一句震古烁今的话,彻底颠覆了天命的定义。
真正的善良是不要追求善良,很多人的善良就是情绪泛滥,是失去觉知的自我感动,是通过善良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心理安慰。真正的善良是回归当下,是实事求是,是高度的觉知,是喜怒哀乐之灵活运用。
1972年,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破土而出。它长76厘米,宽36厘米,高约43厘米,以巧妙的构思将二牛一虎组合在一起;背后,一只猛虎凶猛扑咬,展现出自然的野性与力量;而大牛身下,一只悠然自得的小牛犊,惟妙惟肖。牛虎铜案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器
小翟解读:孔子是山东人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08年高考,黑龙江省的院校没上去,我还特别郁闷,误打误撞,选了一个山东的院校,还选对了。如果我上不去清华、北大,那就选择一个好的城市,谢谢自己稀里糊涂的选择,选对了山东省,齐鲁大地,孔孟之乡,这4年的省外生活,让我走
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特权的现象,认为自己有权利就可以任性,甚至觉得在体制内就觉得高人一等。
暑期在教高中文言文,正好教到了晚唐皮日休的这篇《孔子庙碑》,也被编入了《古文观止》。但是查了一下译文,却让我不禁忧心忡忡,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这十几年来,我已经修正了不知凡几的错误解读,但也仅限于我用来教学或者涉猎的内容,已经有了“尽人事听天命”的宿命感,真可谓
子游也是孔门72贤人之一。子游擅长文学,曾担任过武城宰(武城的长官)。
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。”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,深刻表达了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。公元前551年至479年,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。他以其卓越的智慧、崇高的品格和远见卓识,开创了儒家学派,为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、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
在历史的漫溯中,孔子那句“甚矣,吾衰也!久矣,吾不复梦见周公”,如一声悠悠长叹,裹挟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,在岁月里回荡。这看似简单的对梦境的感慨,实则藏着孔子一生的执着与晚年的怅惘,成为窥探其精神世界的一扇窗。
“1952年10月26日傍晚,济南火车站灯火通明,你可算来了!”许世友一把握住刚下车的毛主席手臂,声音带着山东人独有的直爽与热情。主席微微点头,顺势回道:“老许,我是来看黄河的,可不是来添麻烦的。”一句寒暄,把这次并不寻常的视察之旅拉开了序幕。
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,《孟子》里这句话,年轻时听着像说教,活到中年才品出滋味。老一辈常说:“手指头别总往外指,先看看自己掌纹清不清。” 这可不是让人当“受气包”,而是藏着趋吉避凶的门道。
孔子(公元前551年—公元前479年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人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以下是其生平关键节点梳理:
先看这篇《中国资产即将像A380要一飞冲天?先看透这三个真相》,4小时就有3686展现、321阅读 。为啥它能起量?当下经济环境里,大家对 “中国资产走向” 高度敏感,“A380一飞冲天” 的比喻又很吸睛,精准踩中了受众对财富、经济趋势的关切。
摘 要:孔子生当礼崩乐坏之世,依据亲亲的精神,提出了孝道的原则,并折衷虞、夏、殷、周四代之礼,而对周礼进行了改造。近代以来,中国面临着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儒学亦应该随顺时代的要求,亟须进行现代转化。本文主要通过对古礼的具体分析,探讨孔子是如何对周礼损益的,
本文是已故著名汉学家本杰明·史华慈(Benjamin Schwartz)先生的名篇(Benjamin Schwartz, “Transcendence in Ancient China”, Daedalus, 1975, Vol. 104, No. 2, pp